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
-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
网上有关“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解:设开始时安排x人工作
由题目,有 4x+8(2+x)=52
得 4x+16+8x=52
移项,得 12x=52-16
得 12x=36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除以12
得 x=3
即开始有3人工作,后来有5人工作
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课堂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①2x+3y-1;②1+7=15-8+1;③1- x=x+1 ④x+2y=3中方程有( )个. ( )
A.1 B.2 C.3 D.4
2.若方程3 -4=5(a已知,x未知)是一元一次方程,则a等于( )
A.任意有理数 B.0 C.1 D.0或1
3.x=2是下列方程( )的解.
A.2x=6 B.(x-3)(x+2)=0 C.x2=3 D.3x-6=0
4.x、y是两个有理数,“x与y的和的 等于4”用式子表示为( )
A. B. C. D.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
5.列式表示: (1)比x小8的数:__________;(2)a减去b的 的差;(3)a与b的平方 和:_______________;(4)个位上的数字是a、十位上的数字是b的两位数:_____________.
6.下列式子各表示什么意义?
(1)(x+y)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x= y-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乙两运输队,甲队32人,乙队28人,若从乙队调走x人到甲队,那么甲队人数恰好是乙队人数的2倍,列出方程(32+x)=2(28-x)所依据的相等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题目中的原话)
8.一根铁丝用去 后还剩下3米,设未知数x后列出的方程是x- =3,其中x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乙两人从相距4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向相而行,三小时后相遇.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3千米,求乙的速度,若设乙的速度为x千米/时,列出方程为3x+3(x+3)=40,其中3(x+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0.某中学一、二年级共1000名学生,二年级学生比一年级少40人,求该中学一年级人数是多少?(设未知数、列方程并估计问题的解).
11.随随与州州约好1小时后到州州家去玩,他骑车从家出发半小时后发现时间不够了便将速度提高到原来的2倍,半小时后准时到达州州的家.已知他们家相距30千米,求随随原来的骑车速度.(画出路程示意图,设未知数列方程并估计问题的解)
12.甲乙两个数,甲数比乙数的2倍多1,乙数比甲数小4,求这两个数(用不同的方法设元、列方程并估计解)
13.方程17+15x=245, , 2(x+1.5x)=24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它们是一元一次方程,方程x2+3=4,x2+2x+1=0,x+y=5是一元一次方程吗?若不是,它们各是几元几次方程?
答案
1.B 2.C 3.D 4.C
5.(1)x-8;(2)a- b;(3)a2+b2;(4)10b+a
6.(1)x,y的和的平方;
(2)x的5 倍比y的一半小15;
(3)x与它的 的和的一半等于24
7.甲队人数恰好是乙队人数的2倍
8.这根铁丝的长
9.甲3小时所走的路程
10.设该中学一年级人数为x,列方程,
得x+(x-40)=1000,x=520
11.设随随原来的骑车速度为x千米/时,
列方程,得 ,x=20.
12.设甲数为x,则乙数为x-4,列方程得x=2(x-4)+1,x=7;
设乙数为x,则甲数为x+4,列方程得x+4=2x+1,x=3
13.x2+3=4和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x+y=5是二元一次方程。
一道七年级数学题。要一元一次方程和解题思路!
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1
第一部分知识点分布
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重点)
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难点)
3、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考点)
第二部分关于一元一次方程
一、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4)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5)求出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二、等式的性质
(1)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3)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且c≠0,那么
(4)运用等式的性质时要注意三点:
①等式两边都要参加运算,并且是作同一种运算;
②等式两边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
③等式两边不能都除以0,即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1)合并同类项的依据:乘法分配律。合并同类项的作用:是一种恒等变形,起到“化简”的作用,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 x=a(a 常数)的形式。
(2)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3)移项依据:等式的性质1.移项的作用:通过移项,使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a是常数) 的形式。
2、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
(1)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方程不在含有分母,这样的变形叫做去分母。
(2)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3)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4)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
四、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1)售价指商品卖出去时的的实际售价。
(2)进价指的是商家从批发部或厂家批发来的价格。进价指商品的买入价,也称成本价。
(3)标价指的是商家所标出的每件物品的原价。它与售价不同,它指的是原价。
(4)打折指的是原价乘以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则称将标价打了几折。
(5)盈亏问题:利润=售价-成本; 售价=进价+利润;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
(6)产油量=油菜籽亩产量×含油率×种植面积。
(7)应用:行程问题:路程=时间×速度;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储蓄利润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本息和=本金+利息。
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2第一、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即“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即“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即所有一元一次方程经整理都能得到的形式)是ax+b=0(a,b为常数,x为未知数,且a≠0)。求根公式:x=-b/a。
第二、一元一次方程特点。
(1)该方程为整式方程。
(2)该方程有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该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
满足以上三点的方程,就是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一元一次方程判断方法。
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 ax+b=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一次方程。里面要有等号,且分母里不含未知数。
变形公式
ax=b(a,b为常数,x为未知数,且a≠0)
第四、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种类。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
依据:等式的性质2
(2)去括号: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可根据乘法分配律(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或除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依据:乘法分配律
(3)移项:把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一般是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左边,而把常数项移到右边)
依据:等式的性质1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依据:乘法分配律(逆用乘法分配律)
(5)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解:设金牌有x枚,那么银牌有x-80,铜牌有(x-3)/2,以他们的和是416为等式列方程
x+(x-80)+(x-3)/2=416
去分母,两边同时乘以2
2x+ 2(x-80)+(x-3)=832
去括号
2x+2x-160+x-3=832
移项
2x+2x+x=832+160+3
合并同类项
5x=995
化系数为1
x=995÷5=199
答:金牌是199枚。
这样你可以看懂了吧
七年级上册数学书第三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七年级上册数学书第三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如下:
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去括号和去分母是两个重要的步骤。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两个步骤以及它们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作用。
一、去括号
当我们遇到包含括号的方程时,去括号就变得非常重要。去括号是通过运用乘法分配律,将方程中的括号去掉,从而将带括号的项分解成其组成的简单项。
例如,我们有一个方程 5x - (3x - 4) = 10。为了更容易解决这个方程,我们需要先去括号。
根据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得到:5x - 3x + 4 = 10。
通过去括号,我们可以将方程的项简化,从而更容易解决方程。
二、去分母
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包含分母的项。去分母是将这些包含分母的项转换为不包含分母的项,从而使得方程更容易解决。
例如,我们有一个方程 3/2x + 4 = 7/2x - 2。在这个方程中,我们看到了两个项包含了分数。为了更容易解决这个方程,我们需要先去分母。
我们可以将方程两边都乘以2,这样就可以去掉分母。根据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3x + 8 = 7x - 4。
通过去分母,我们可以将包含分母的项转换为不包含分母的项,从而使得方程更容易解决。
三、总结
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去括号和去分母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步骤。通过去括号,我们可以将带括号的项分解成其组成的简单项;通过去分母,我们可以将包含分母的项转换为不包含分母的项。这两个步骤可以帮助我们简化方程,从而更容易找到方程的解。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去括号或去分母。如果方程中包含带括号的项或包含分母的项,那么我们需要考虑使用去括号或去分母的方法来简化方程。
七年级数学 一元一次方程 解方程(3) 数学题跪求答案!!求过程!
1,方程两边同乘以2(x-3)得4x-2=x^2-4x+3,移项合并得到x^2-8x+5=0这个方程对于你们来讲应该是无法求解的吧,答案是X1=4+根号11,X2=4-根号11
2,方程两边同乘以10得到15x+5-3x+2=20-4x-6,移项合并同类项得到16x=7,x=7/16
3,方程两边同乘以21得到,7x+7-6x+3=0,移项合并得到x=-10
4,去括号8x/3-4x/3+1=5x/4,两边同乘以12得到32x-16x+12=15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到x=-12
5,化简得到3/5-x/2=60,两边同乘以10得到6-5x=600,移项得到x=-594/5
6,两边都乘以120得到,3x+4x=840,得到x=120
7,两边乘以3得到2x-1=x+2-3,化简得到x=0
初一100道一元一次方程计算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课堂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①2x+3y-1;②1+7=15-8+1;③1- x=x+1 ④x+2y=3中方程有( )个 ( )
A1 B2 C3 D4
2若方程3 -4=5(a已知,x未知)是一元一次方程,则a等于( )
A任意有理数 B0 C1 D0或1
3x=2是下列方程( )的解
A2x=6 B(x-3)(x+2)=0 Cx2=3 D3x-6=0
4x、y是两个有理数,“x与y的和的 等于4”用式子表示为( )
A B C D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
5列式表示: (1)比x小8的数:__________;(2)a减去b的 的差;(3)a与b的平方 和:_______________;(4)个位上的数字是a、十位上的数字是b的两位数:_____________
6下列式子各表示什么意义
(1)(x+y)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x= y-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乙两运输队,甲队32人,乙队28人,若从乙队调走x人到甲队,那么甲队人数恰好是乙队人数的2倍,列出方程(32+x)=2(28-x)所依据的相等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题目中的原话)
8一根铁丝用去 后还剩下3米,设未知数x后列出的方程是x- =3,其中x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乙两人从相距4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向相而行,三小时后相遇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3千米,求乙的速度,若设乙的速度为x千米/时,列出方程为3x+3(x+3)=40,其中3(x+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0某中学一、二年级共1000名学生,二年级学生比一年级少40人,求该中学一年级人数是多少(设未知数、列方程并估计问题的解)
11随随与州州约好1小时后到州州家去玩,他骑车从家出发半小时后发现时间不够了便将速度提高到原来的2倍,半小时后准时到达州州的家已知他们家相距30千米,求随随原来的骑车速度(画出路程示意图,设未知数列方程并估计问题的解)
12甲乙两个数,甲数比乙数的2倍多1,乙数比甲数小4,求这两个数(用不同的方法设元、列方程并估计解)
13方程17+15x=245, , 2(x+15x)=24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它们是一元一次方程,方程x2+3=4,x2+2x+1=0,x+y=5是一元一次方程吗若不是,它们各是几元几次方程
答案
1B 2C 3D 4C
5(1)x-8;(2)a- b;(3)a2+b2;(4)10b+a
6(1)x,y的和的平方;
(2)x的5 倍比y的一半小15;
(3)x与它的 的和的一半等于24
7甲队人数恰好是乙队人数的2倍
8这根铁丝的长
9甲3小时所走的路程
10设该中学一年级人数为x,列方程,
得x+(x-40)=1000,x=520
11设随随原来的骑车速度为x千米/时,
列方程,得 ,x=20
12设甲数为x,则乙数为x-4,列方程得x=2(x-4)+1,x=7;
设乙数为x,则甲数为x+4,列方程得x+4=2x+1,x=3
13x2+3=4和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x+y=5是二元一次方程。
关于“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2433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 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