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锦瑟教案(琵琶行教案)

锦瑟教案(琵琶行教案)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1-24    点击:  270 次

锦瑟教案

网上有关“锦瑟教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琵琶行教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锦瑟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锦瑟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

 2.理解诗中运用的典故及其寓意。

 3.掌握“用典”这一表现方法。

  学习方法

 1、因声求气,以声传情;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一、知人论世

 1、李商隐(约813—约858),字,号,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是(朝代)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擅长诗歌写作,和杜牧合称“”,与温庭筠合称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尤善七律创作,人称“”。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故有“”之称。

 2、背景:李商隐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锦瑟》作于诗人晚年,因主题难解,被戏称为诗界“”。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3、诗歌名句:

 (1)天意怜幽草。(《晚晴》)

 (2)夕阳无限好。(《登乐游原》)

 (3)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

 (4)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5)何当共剪西窗烛。(《夜雨寄北》)

 (6)身无彩凤双飞翼。(《无题》)

  二、文本探究:

 1、颔联和颈联用到了哪些典故?

 2、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

 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

 1、“用典”分为哪几种?

 此诗主旨之所以扑朔迷离,难以索解,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用典。运用典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艺术手法。对于典故,权威的辞典《辞海》《辞源》都有如下的解释:“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可见典故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即古代的故事传说等;二是,即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句子。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

 2、阅读下面诗句,找出没有用典的句子。()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准》)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④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⑤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用典”有什么好处?

 4、请简要赏析下面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人月圆(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锦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锦瑟》一诗体味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多角度理解李商隐《锦瑟》主题思想;

 2、学习《马嵬》中所运用的对比反衬的讽刺手法。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两首诗歌。

 一、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同其他的诗人一样少负才名,他是开成三年的进士。他的才华受到当时一位叫令狐楚的高官的赏识,令狐楚亲自传授他骈文的写作方法并推荐他做官,是他的授业恩师。这时李商隐是很有名气的。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李商隐的才华吸引了很多达官显贵,有一位叫王茂元的高官也很赏识李商隐,他不仅赏识李商隐,还将自己的女儿王氏嫁给了他。有的同学就想了,大登科后小登科,这是人生一大美事啊,怎么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呢?我们不要忘记,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是晚唐,晚唐时期的党争是特别严重的,令狐楚他是牛党的要员,而王茂元是属于李党的。虽然这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但是牛党的人仍然认为李商隐背叛了令狐楚和牛党,而曾经和牛党有牵连的李商隐也不被李党接受。李商隐就一直在这两党的夹缝中生存,辗转于官场,终不得志,最后郁郁而终。

 1、字音

 锦瑟( ) 弦( )柱 惘( )然 马嵬( )

 未卜( ) 宵柝( ) 晓筹( ) 驻( )马

 2、词义

 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可:难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12500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即为48年。唐玄宗当了45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二、检查预习

 1、背诵诗歌,整体感知

 2、注音字音

 3、解释词语

 三、鉴赏诗歌

 《锦瑟》

 1、整首诗的大意是什么?

 明确: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2、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板书,锦瑟——华年 忆情)

 为什么锦瑟的“五十弦”会让作者想起他的青春年华?

 提示:我们同学都经常听音乐。就拿听音乐举个例子。如果你有一段比较伤心的往事,让你久久不能忘怀。这时候,你忽然听到一首伤感的歌曲,你觉得,这首歌的曲调和歌词都很符合你的情境,你是不是会回想起你那段伤心地往事?

 总之,在首联里,作者由锦瑟,联想到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可以说是触“瑟”忆情。

 “五十弦”是说瑟的弦多,瑟的弦多,音节也就纷繁复杂,瑟的音节是纷繁复杂的。也许是锦瑟的音色触动了作者的情思,让作者回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往事。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种说法:有人认为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垂暮之年了,大家知道李商隐一共活了46岁,如果这是暮年写的,作者应该是四十多岁了,年近五十了。作者可能是看到瑟的五十根弦,想到自己也已经年近五十了。一边抚摸着瑟的弦,一边回想起自己当年的美好岁月。

 3、作者为什么要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一般用典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一般用典的作用:可以增加诗歌的内容含量,也可以隐晦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想法与情感。作者用到的事后一种意思。

 李商隐用“庄周梦蝶”来形容自己当年如梦一样快乐的日子,因此,此句应该翻译成“我曾经像庄子梦蝶一样,沉浸在快乐的梦境里”。但快乐总是短暂的,后一句也是用了一个典故(当美梦醒后,我只能像望帝一样,把满腹的愁怨托付给杜鹃。),实际上是在说满腔的哀愁无处发泄。

 (板书,喜悦——哀怨 情变)

 4、颈联是个对仗的的句子,哪里对仗?这里联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明确:沧海-蓝田,月明-日暖,珠-玉,泪-烟。

 我们来看这两组意象,一个是沧海月明鲛人泣泪,一个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哪位同学可以分别用找几个词来形容这两组意象?参考答案:清寒,神秘,哀伤;温暖,朦胧,惆怅——玉烟美丽,却可望而不可及。这两联中作者所选用的意象都是美好的东西,但是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联这两句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然不同,但是怅怨的感情却是相同的。诗人对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的,哀思叹惋的。

 最后一联的感情:全诗以忆情起,以忆情收,情字贯穿始终,浑然一体。(板书:忆情——惘然 迷情)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一波三折的表达了自己的惆怅哀怨的情感。那么,请同学们想一下,作者要表达的这种情到底是什么情呢?

 悼亡之情。

 关于李商隐这首《锦瑟》的主题,诗界自古以来就争论不休。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这首诗。正式因为这首诗的朦胧,我们才能从中读到不同的情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同,但是喜怒哀乐的这些情感都是共通的,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首与自己情感契合的锦瑟。这就是它存在的价值。

 背景介绍

 (1)相关历史事件

 唐玄宗到了晚年,不理朝政,整日沉迷声色,756年6月安禄山的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与杨国忠、杨贵妃兄妹等仓皇奔蜀。行至马嵬(今陕西平西),随行将士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以平军愤。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命术士为其招魂。术士声称在海外仙山见到了杨贵妃。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唐人诗中常见的题材,一般多归罪于贵妃,斥之为祸首。此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的锋芒直指玄宗。

 (2)写作背景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李商隐咏叹“马嵬之变”的作品。历史上,咏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文学作品很多。众多文学家对二人的爱情也是褒贬不一。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对这二人寄予深厚的同情的。杜牧的《过华清宫》对二人又是持讽刺批判态度。

 (1)各位同学觉得作者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是持什么态度的呢?是同情还是讽刺?

 明确: 这首《马嵬》是讽刺批判唐玄宗的。在首联,作者先用“更九州”三个字概括方士在仙山上寻见杨贵妃的传闻,之后用“徒闻”加以否定。相传杨玉环在蓬莱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密约,但之后又用“未卜”和“休”来否定这一事件。从第一句我们就可以看出,李商隐对唐玄宗是持讽刺和否定的态度的。第一句为全文奠定了讽刺的基调。

 (2)梳理诗文大意

 3、具体赏析:

 (1)提问:《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2)提问: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明确: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 3)提问: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明确: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4)提问:“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明确: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5)提问: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明确: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用了对比的艺术表现手法。

 (6)提问:《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

 明确: 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锦瑟教案 篇3

  一、了解作者

 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 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 ,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 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 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 解。有《李义山诗集》。

  二、赏析《锦瑟》

 (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1.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

 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2.学生小结诗歌内容: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3.探究主旨。

 引导: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引导: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引导:“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评。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四)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引导:现在让我们借助一段动画影片,来感受走进这首诗的意境。

 1.flasn影片《锦瑟》.

 学生观后结合诗歌及画面谈谈这首诗的意境。

 引导: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五)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五、布置作业:

 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琵琶行教案

《声声慢》精品教案

  〔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其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风格、主题。

 2、 了解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3、 初步感知婉约派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二) 过程与方法:

 1、 反复朗读词,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 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李清照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李清照别样的愁情。

 2、 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2、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教学方式〕

 对比阅读教学、探究学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1、听歌曲《声声慢》。

 2、听录音朗读《声声慢》。

 3、学生自由朗读。

  二、文本解读。

 (1) 《声声慢》的词眼。

 明确:愁

 (2)为什么愁?

 明确:背景介绍,了解词人满腹愁绪的原因。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用三个词语概况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3)愁什么?

 明确:①公愁——山河破碎、爱恨难寄的绝愁

 ②私愁 ——欲语泪流、失去亲人的哀愁

 身陷囹圄、人格蒙羞的悲愁

 事业不继、相知有谁的凄愁

 (4)怎样表现愁?

 明确: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① 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

 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② 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

 明确:酒、雁、黄花、梧桐、细雨

  三、分析鉴赏。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明确: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 | |

 人的动作、神态 环境的悲凉 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

 ①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金石丢失、再婚离婚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内心极度哀愁,再加之一人孤处、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更是百无聊赖、空虚惆怅、失落迷茫。为了派遣这种哀愁,作者一大早就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她在寻觅些什么呢?是少女时代快乐的生活吗,还是夫妻情深、甜蜜爱情?……

 ②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③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

 问:运用叠词的作用?(——音乐美、增强感情)

 举列: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 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2)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①酒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先让生思考回答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② 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问: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因为“雁” 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但雁可以再回到北方,而自己却只能客居江南。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③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凄苦忧愁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④梧桐、细雨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碧纱秋月,梧桐细雨,几回无寐。

 ——晏殊《憾庭秋》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⑤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四、比较阅读。

 法国诗人克洛岱根据李清照的《声声慢》改写的《绝望》:

 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

 (1)找一个学生诵读克洛岱的《绝望》。然后全班齐读李清照的《声声慢》。

 问:1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痛苦、绝望、(至)愁 。

 2这两首诗词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但表达的方式(或抒情的方式)很不相同。能说说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绝望》直露,号叫,直抒胸臆,声嘶力竭。未选取任何意象。

 《声声慢》较为含蓄,多避免直接抒情,借事借景抒情,讲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旨,讲究意象的选择,含蓄蕴藉……

 小结:改写的诗,完全抛开了原作所有的自然意象而只剩下抽象概念的声嘶力竭的呐喊,显得直白浅露,并显得情感“泛滥成灾”。尽管痛苦绝望的情感(愁绪)是相同的,但跟原词有很大的区别。

  五、布置作业。

 1、比较《醉花阴》与《声声慢》的不同愁情。

 2、背诵《声声慢》。

《声声慢》教学简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1、了解《声声慢》创作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词牌“声声慢”

 3、了解“易安体”的写作手法

 <二>情感教育目标

 1、体味个人遭遇与家国兴亡相结合的浓浓哀愁的复杂内涵

 2、丰富学生情感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背诵《声声慢》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味李清照词中那浓浓的愁情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1?) ,字漱玉,号 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她早期的作品多抒写闺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风格开朗明快,清丽婉转;后期词作多抒写思夫、思乡、思国的浓愁、哀愁,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三>写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国攻陷北宋都城汴京,汉政权南迁。这一重大的政治事件在非常广泛的范围内影响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李词也以这一重大事件为界线,在其前后明显有所区别。这首词是她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从词意看,当作于赵明诚死后,通篇都写自己的愁怀。她早年的作品也写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别之愁、个人之愁,而这里所写的则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遭遇与家国兴亡交织在一处之愁,所以读后使人感受更加深切。

  <四>分析全词

 1、本词主旨句是哪句?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你如何理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明确: 寻寻觅觅: 人物动作

 冷冷清清: 外部环境

 凄凄惨惨戚戚:内之心灵(板书)

 追问:“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哪一个字能够与其它四个字都能组成感情色彩相近的词?

 凄冷 凄清 凄惨 凄戚

 可见“凄凄”是外部环境到内之心灵过渡的关键。

 3、词人围绕词眼“愁”字,都写了哪些意象?

 明确: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4、过雁与词人有何相似之处?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

 5、你如何理解“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明确:黄花盛开时,想摘一朵戴在头上,而现在,花已憔悴,又有谁还有这种兴致呢?表面上看是写黄花憔悴,无人爱怜,实际上是语带双关,也暗示自己韶华已去,青春不在,抒发了词人深深的哀愁。

 6、“梧桐更兼细雨”中“更兼”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更兼”表明了词人脆弱不堪的心境。梧桐叶落即已不堪忍受,又加上“细雨”伴唱,秋韵更浓,词人的愁苦也就更深。

 7、讨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都反映了词人的哪些愁情?

 明确:故乡之思 ?丧夫之悲 ?流离之苦 ?国破之恨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1、课后第一、二题。

 2、背诵全词

高二语文《李清照词》优秀教案

 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琵琶行教案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教学目的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要点: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

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4.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二、指导朗读

 1、注意读音

 铮(zhēng) 悯然(mǐng) 转徙(xǐ) 浔阳(xún) 枫叶(fēng) 瑟(sè) 声声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秋月白(bó) 衣裳(cháng) 红绡(xiāo) 钿头银蓖(diàn bì) 谪居(zhé) 整顿衣裳——(cháng)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2、听配乐朗读

 3、自由散读

三、疏通小序,积累字词(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交流下列词句意思)

 明年——(第二年) 年长色衰——(女性面容) 遂命酒——(摆上酒宴) 使快弹数曲——(畅快) 感斯人言——(被感动) 因为长句——(于是写下了) 歌以赠之——(作歌) 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

四、作业:朗读并翻译小序

  每二课时

 一、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一) 江头送客闻琵琶

 (二) 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三) 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四) 同病相怜伤迁谪

 (五) 重闻琵琶青衫湿

 二、细节探讨

 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2、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引导学生用原诗文概括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①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零憔悴、饱受冷落)

 京倡 商妇 怨

 ②借助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京官 谪官 恨

 ③“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明确:音乐(琵琶声)。

 补充: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

 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白居易祠,祠中著名的对联。写白居易离开九江时,九江人民对他的深厚情谊,勾留即逗留,千尺水衬托别离情之深)

 3、谁解琵琶声

 [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

 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

 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乐章是

 “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4、谁解青衫泪

 [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板书]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说明]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

 5、谁解风物意

 [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书]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附板书设计: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第三课时

 本课时学习重点;欣赏音乐描写

 本课时学习重点;欣赏音乐描写。

  一、诵读第二节,理解内容: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第一乐段)

 演奏琵琶曲 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二乐段)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第三乐段)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曲终)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魅力)

  二、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附:[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D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

 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②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 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琵琶女以情演曲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问: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a、诗人是音乐大家。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附: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

 5、小结: 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三、总结全诗、布置作业。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学教案

高二语文《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3、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 1、诵读品悟

 2、情感体验

 3、探究学习

 4、对比阅读教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在初中我们就学过她的《醉花阴》。写的是重阳节,赵明诚在外地不能与她团聚,李清照借秋风黄花来表现彻骨的爱恋。大家还能背这首词吗?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的情绪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是哪个字?(愁),如果在这个?愁?前面加上定语的话,应该是怎样一种愁?(相思之愁,蜜甜的愁,闲愁),这是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醉花阴》,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闺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在这道词的字里行间她又表现出怎样的心绪呢?

 二、鉴赏《声声慢》

 1、解题

 2、自由读词。思考: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当然也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愁)

 看来李清照是个多愁善感的词人,今天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以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 这幅对联为线索,在这个?愁?字上做文章,看看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怎样入愁,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生愁?

 (一)怎样入愁(叠词运用,音韵和谐,悲苦愁绝。)

 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种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带着一个任务:找出作者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

 (1)提问学生:你能找出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动作 恍惚): 你觉得李清照在寻觅什么?李清照当时的境况怎样?

 (老师明确: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若有所失的感觉。)

 冷冷清清(环境 冷清): 她寻找到那些曾经失去的欢笑岁月了吗?

 (老师明确: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应是轻读、降调。)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 悲伤):最后诗人的心理感受怎样?

 (老师明确:这里是写诗人的心理感受沉痛、凄厉。应该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

 开头这句词定下了全诗悲苦愁绝的基调。刚刚在读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十四个字都连用什么词?(叠词)如果我将此句改为?寻觅,冷清,凄惨戚?好不好?(不好,少了音韵美)。

 (二)缘愁选景(触景生情,层层渲染,愁绪无限)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那么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1、师范读。

 2、大家一共从词中找出了哪些意象?

 (学生:淡酒 晚风 孤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3、探究性学习:

 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

 意象探究:

 a、淡酒 为何李清照喝了三杯又两盏的白酒还觉得酒淡,莫非她是李白再世,酒仙第二,在她一首《如梦令》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可见是酒醉而睡得沉啊!

 老师明确: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b、秋风 怎么理解?晚来风急?秋风渲染什么情绪?

 (老师明确:?晚?即可指晚上,也可指晚年,自喻晚年的凄苦悲凉。用秋风渲染愁情。)

 c、过雁 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在李清照的那首词中也写到雁?李清照看到大雁南来北往,伤心些什么呢?

 (老师明确: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所以觉得大雁旧时相识,并且在一剪梅当中写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零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所谓睹物思人,平添哀戚。)

 诗人伤心之际,南飞的大雁横空而过,她抬眼望去,多么像在溪亭近旁,绣水江边时常见的那只呀?北来的鸿雁啊,家国可曾无恙?溪亭可免于战火?耦花还那样娇艳吗?可南飞的雁群却头也不回地飞走了。只留下我一人独自徘徊伤心。

 d、黄花 黄花是什么花?黄花象征什么?

 (老师明确:黄花就是菊花。这里的堆积可以是绽放的花朵的堆积,也可能花飘零之后的堆积。秋风正急,也有可能是被吹落的花瓣的堆积。其实在里写菊花,也是暗示自己,以花来写人,写自己飘零而憔悴不堪之意。)

 e、梧桐细雨 梧桐细雨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经典的意象,梧桐细雨在一起通常象征什么?

 白居易《长恨歌》中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周紫芝《鹧鸪天》?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秋天的绵绵细雨打在这已经发黄梧桐叶上,梧桐叶随风慢慢地落下来。显得十分的凄凉,一种深秋的孤独与寂寞,所以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丝而且是到了黄昏,雨停后,雨在树上点点滴滴落下来, ?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伤心的我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我那颗破碎的心上。

 师总结:

 我们刚刚分析的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动化了,具体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师生合作诵读:师引读,男生、女生各一人领读,全班齐读)

 (三)为何生愁

 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尾句点愁,简单直白,反而更觉其神妙。

 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半世漂泊感生平?

 李清照的人生分为前后期,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也是她作品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经史学家;母亲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善于音律,能诗能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感情深厚,家庭美满幸福。前期词风天真、活泼,抒写闺愁、闲愁、相思。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全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丈夫赵明诚在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一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清照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她晚期最著名的作品。所谓?慢?,即慢曲,慢曲比较适合表现复杂曲折幽深的感情。

 明确:国愁,家愁,情愁;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颠沛流离之苦。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一剪梅》的?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果说李清照后期是亡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愁绪,那么的前期的愁是又是什么样的呢?(闲愁、闺愁、相思之愁)

 2、李清照写愁情的词还有哪些?这些词中的?愁?与《声声慢》中的愁有何异同?

 在《点绛唇》中写愁是:"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愁有长度了;

 在《蝶恋花》中写愁是:"独抱浓愁无好梦",愁有形体可以拥抱了;

 在《生查子》中写愁是:"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愁竟成了一种容器,可以装盛泪水了;

 在《一剪梅》中写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愁竟有脚,会爬行了;

 在《武陵春》中写愁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重量,连舟都载不动了;

 四、结语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词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感恩主题班会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钱塘湖春行》优秀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作者创作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出示西湖十景的,请学生试着用语言描述上的美景。

 进过几轮互动,教师点出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1语句啰嗦,用词不讲究;2叙述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描述没有情感渗透。然后教师引题:“美景之所以美,是因为有好的诗句清晰细致地描述。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中唐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如何描述美景的。”

 2.用多媒体出示白居易个人信息如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用多媒体出示“律诗”的相关知识:律诗是一种中国诗歌体裁,体诗的一种,兴盛于唐。律诗对格律要求非常严格,每句有几个字就称几言,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称一联,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颔联、颈联的两句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二)整体感知

 老师设置如下问题,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全文,并找出诗中所描绘景物的地点。

 从孤山寺的北面来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第一句作者即点明地点,即孤山寺北贾亭西。

 (三)深入研读

 教师继续设置如下任务,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

 1.本诗的前两句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观察景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描写了水、云、莺、树、燕、泥、花、草。这些景物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组:

 水、云、花、草______________远景,静景

 莺、树、燕、泥______________近景,动景

 则,此处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再到远,由静及动再到静。

 此处教师须着重解释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是写愿景。因为近看看不到太多的花和草,只有远看,才能看到繁多而多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的花,才能看到绿荫连绵犹如水一般的草。

 2.这样写有何好处?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从距离上讲,由远及近再到远,突出了景观优美而丰富,远近四处都是美好的景色,也侧面写出了景色太美让人目不暇接的感受;从动静上讲,由静到动再到静,体现了观察的真实性,远处的景观体现静态的美感,近处的景观鲜活生动,符合真实生活的逻辑;远近结合,动静交叉,使整首诗既富有整体上的画面美感,局部又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既描述了美景,又写实地体现了客观存在,呈献给读者一副非常真实,具体的西湖春景图。

 3.颔联中的“争”和颈联中的“没”两字可否“啼”“遮”?为什么?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不可以。此两处都是在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突出了景观的特点:首先,“几处早莺争暖树”是将“莺”拟人,用人争先恐后的样子描述早春的莺鸟成群结队地在树上鸣叫的场景,若将“争”换成“啼”,使“群莺鸣树”的样子不够形象生动,也缺乏动态的活泼感;其次,“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将“草”拟物成水,只有水才能“没”,而春天的绿草还不是很茂盛,被风吹也不会显现出剧烈的摇动,就像是刚刚没过马蹄的水湾一般,清浅而柔顺。此处若是将“没”换成“遮”,读者就失去了将草和水相关联的想象空间,语言表达就会略显平淡,不够真实生动。

 4.本诗中除了比拟,作者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除了比拟,还有对仗,每联上下句之间不但字词对偶,平仄和押韵也都达到了律诗的要求;另外首联下句还使用了夸张,用云水同低夸张地表现了春水初生,白云低垂,水天一色的场景。

 (四)拓展延伸

 教师再次用多媒体出示“西湖十景”的,请学生任选一张再次进行口头描述,注意描述的顺序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可使用一些修辞增加画面的真实感,遣词造句是否有美感又富逻辑。

 (五)小结作业

 总结文章内容,请同学将上述口头描述写成一篇200-300字的习作。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能够理解诗意。

 2、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3、体会诗人对早春西湖之景的喜爱之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能够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1、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2、体会诗人对早春西湖之景的喜爱之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朗读法、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句谚语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思是在天上天堂最美丽,在人间苏州、杭州最美丽。说到杭州,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西湖,今天我们学习的《钱塘湖春行》就是白居易游览西湖时写下的名篇,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下面,我们就随着白居易去西湖赏玩一番。

 二、诵读感知

 学习古诗,一定得多读,那么诵读古诗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语调。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争”、“啄”应读得轻快些、有活力些,谁家应读出疑问语气,最爱句应读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诗,注意刚才的几个要求。

 三、理解内容,还原画面。

 通过刚才的读,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得什么时候的西湖吗?——早春。你的依据是?请你从诗歌中找出依据。提示:可抓住体现早春特点的词语。

 预设:初平:初,刚刚,春水不是很大,刚刚使得水与堤岸齐平,从水初平可看出是早春。

 几处:而不是处处,说明莺的数量不多。

 早莺:早来的'莺,也写出了是早春。

 谁家:这里是某家或者某几家的意思,而不是每家,家家,也写出燕子数量之少,体现早春。

 新燕:刚从南方过来的燕子,写出这里开始变暖,体现早春。

 争暖树:春寒未退,所以黄莺争着栖息在朝阳的树枝上。从早莺的这一行为可以看出是早春。

 啄春泥:燕子啄泥是用来筑巢,也写出了燕子新到,体现早春。

 浅草:浅,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颜色不深或者指草短小,一个浅字即点明早春的季节。

 才能:刚刚能,写出草不高,侧面点明了游行在早春。

 没马蹄:没,在这里是遮没的意思,草还没有长高,所以刚能遮住马蹄。

 渐欲:渐,逐渐的意思,欲,想要,将要的意思,写出花儿将会越开越多的情景,这里也能体现早春。

 (过渡)同学们找得都非常好,我们知道王维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这首诗白居易所描绘的早春之景中,每句都有优美的画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请同学们参照下面的示例,用下面的句式来描绘画面。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从“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中看到了诗人骑着一匹高大的白马,从孤山寺的北面出发,一会儿走到了贾亭的西面,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开阔的场面,平坦的湖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辽阔。

 学生根据对诗句的理解用句式来描绘画面。

 教师适时点评指导。

 四、析手法

 从刚才同学们描绘的画面中,我们可知西湖的景色十分美,由此诗人喜欢这里,哪个词最能体现诗人此刻的情感。(爱/最爱)对,本诗就是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诗人对早春西湖的喜爱之情。我们来齐读最后一联,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为何作者能把这首诗写得这么美这么好?我们能不能从一些写作手法来分析这首诗歌。(小组讨论,一会交流。)

 1、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描绘了早春的一派生机,注重炼字,“争”、“啄”使得这一画面更具有动态感。

 2、运用了抒情的手法,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之景的喜爱之情。

 3、景中寄情,“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争”字寄寓着诗人对早莺的喜爱之情。

 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几处早莺争暖树”,一个“争”字,赋予鸟以人的特性,写出了鸟的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5、动静结合,诗人写了动态的早莺和新燕,写了静态的浅草和春泥,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6、按照一定的顺序而写,本诗按照诗人的游览顺序完篇,从孤山寺出发,经由贾亭,最后到白沙堤,这样写使得全诗条理清晰。

 7、具有色彩美。诗中虽没有明写色彩,却处处可让读者想见色彩。如:水:清澈的。云:白的。天:蓝的。草:绿的。马:白的。

 总结:这首诗之所以写得好,写得美,原来是运用了如此多的写作手法,我们平时写作的时候如果也能适当的使用一些写作手法,一定会使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

 五、再读感受

 这首诗讲到这里,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有则共同探讨)那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诗,去感受西湖之美,去感受诗人对西湖的喜爱。

 六、作业布置

 1、积累描写春天的优美语句及诗文。

 2、把《钱塘湖春行》改写成200—300字的短文。

感恩主题班会教案模板集合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参加过不少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要求中心思想明确,内容丰富集中;切合学生需求,班级成员共同参加。是不是正在为策划一个主题班会而发愁?以下是我整理的感恩主题班会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恩主题班会教案 篇1

  班会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父母对我们的爱无私伟大,培养学生如何表达情感、展现自我、感恩父母,进行生活实践的能力。

 班会重点:教育学生热爱父母,回报父母。

 班会难点: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回报自己的父母

 班会过程:

  (一)感悟感恩之情

  1、班主任致开场词: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老师参加我们“感恩,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鸟儿有一个温馨的家,鱼儿有一个幸福的家,花儿有一个美丽的家,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父母的关爱随处可见。《感恩,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看谁平时对父母了解沟通的多。

 父母是最了解我们的人,我们又了解他们多少呢?抽问题回答,看谁回答最正确

 (1)、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你是怎样给爸爸妈妈过的生日?

 (2)、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东西?

 (3)、你知道爸爸妈妈最希望你怎么做吗?

 (4)、你知道妈妈有多重吗?

 (5)、你知道妈妈有多高吗?

 (6)、你知道爸爸妈妈平时有什么爱好?

 通过刚才的测试,你觉得自己表现的好吗?你觉得自己还要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总结:从大家刚才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大家与父母平时的沟通很少哦!

  3、听

 提问:从刚才的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总结:这种场面,这种永远失去亲人的痛苦的的确确最能打动我们,也最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脆弱。但是,这种生死离别失去双亲的情境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那么,在平凡的生活中,就没有令我们感恩的事了吗?不,当然有!

  (二)心灵表白

 1、在你成长的日子里,你的爸爸妈妈为你做了什么?(学生讲述)

 2、快火车判断对错游戏

 (1)你可以不经过父母的同意,随便出去玩。

 (2)吃饭时等妈妈给盛饭。

 (3)回家不认真写作业,老和妈妈顶嘴。

 (4)小明回家后不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做很多家务。

 (5)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6)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认真完成作业。

 3、讲一讲父母平凡而辛勤工作:父母做什么工作?什么时候上下班?工作时间长吗?你觉得你的父母辛苦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工作呢?

 4、我想说:

 我们的父母是伟大的,父母的对儿女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是最无私的。同学们现在你们有话对爸爸妈妈说吗?现在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是什么?

 5、我要写:

 父母很希望听到儿女祝福的话语,如果要写一句祝福的话在父母生日时送给父母,应该怎么写?比一比谁写得好。

 6、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学生畅谈)

 师小结:孝敬父母的方面有很多,但是,有五个方面是我们必须做到的:1。听父母的话,接受劝告。2。对父母有礼貌。3。体贴父母。4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向父母要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东西,不为难父母。5。像孝敬父母那样孝敬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

  (三)拔高层次

 1、启发: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感恩的又何止自己的父母呢?

 2、学生讨论:

 我们还想感恩谁?还应感恩谁?(亲人、朋友、同学、陌生人等等)

 3、老师:

 我应该感谢你们!(为什么感谢)

  (四)升华感恩,班会结束

  1、导语:

 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不求回报地爱着我疼着我。

 感谢老师,传授我知识,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感谢朋友,在我困惑,委屈的时候给我力量。

 感谢所有进入我生命中的人,因为是你们一点点装饰了我的人生

 感谢这个世界上所有值得我们感激的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你生命中的拥有,感恩你身边的人

 感恩你所有的所有

  2、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现在就让我们每人拥有三分钟的时间,闭上眼睛,在《感恩的心》这首歌中将思想作一个沉淀。(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附:

 故事《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在数以万计的报道中,几乎所有的故事都让人感动和心痛……

 今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特写: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著,整个上身向前匍匐著,双手扶著地支撑著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身体的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著,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著,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感恩主题班会教案 篇2

 一、班会目的

 1.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班会准备

 1.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所见所闻入手,以小见大,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途径,了解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状况,

 2.小组合作进行资料搜集,查找相关、视频、音乐,电脑基础好的鼓励做成PPT。

 二、班会过程

 班会导语:森林在舞蹈、小鸟在歌唱。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它们和我一样都用自己最亲切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荷花圣洁,空气清新,月光明亮,景色宜人,让我们走进第一环节---自然之美

 班会过程

 第一环节:自然之美

 活动1:《大美山亭、大美枣庄、大美祖国》-----美景醉人 要求:各组组织组员结合自己所见所闻,说出身边(大美山亭

 、大美枣庄、大美祖国)哪些景致给你留下了美好的感受,每组选出代表,班内展示。

 总结:自然之美,美在悦目,自然之美,美在赏心。谢谢大自然给了我们生命,谢谢大自然给了我们美丽的家。

 第二环节:自然之殇

 活动2:《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噪声污染》-----污染害人

 可怕的数字

 要求:借助数字了解环境污染的各种表现,激发保护环境的动力。 地球自然环境恶化状况:

 损失耕地:每分钟损失耕地 40公顷,每天损失5.76万顷,每年损失2100万公顷。

 土地沙漠化:每分钟11公顷土地沙漠化,每天沙漠化1.58万顷,每年578万公顷。

 消失森林:每分钟21公顷森林消失,每天5.5万公顷,每年1100万公顷。

 泥沙流失:每分钟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天6900多万吨,每年入海250亿吨。

 污水排放:每分钟85万吨污水流入江河大海,每天1.22亿吨,每年的污水排放量为4500亿吨。

 二氧化碳排放:每分钟产生二氧化碳1吨多,每天1400多吨,每年产生53.6万吨二氧化碳混入空气。

 工业烟尘:每分钟1万多吨工业烟尘滞留大气中,每天1400多

 万吨,每年51.1亿吨工业烟尘滞留大气中。

 损失价值:每分钟损失近2万美元,每天近600万美元的生态价值,每年2亿多美元。

 生物灭绝:每天百余种生物归于灭绝,每年25000种生物归于灭绝。

 总结: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让人沉思,大自然良好的环境哺育着人类及万物,人类却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践踏着自然,所以人类也遭到了大自然的严惩。早在1992年,联合国就在环境大会上提出了“救救地球,保护环境”的口号。

 校园里的环境“乱象”

 要求:小组讨论,校园里破坏环境的行为大曝光,各组将课前搜集的不和谐行为进行曝光。

 总结:如果每个人都放纵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用不了多久,绿草坪就会变成垃圾场,整洁的教室就会蚊蝇满天飞,美丽的校园将远离我们而去。

 第三环节:自然之幸

 活动3:小小环保员

 过程:播放视频《丹顶鹤》,讲述徐秀娟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积极投身环保,争做做环保宣传员和环保志愿者。小组讨论中学生怎样身体力行开展环境保护,交流环保生活方式,并进行班内展示。

 活动设计方案一:各组制定环保标语、和环保口号,班长带

 领进行环保口号全班宣誓。

 活动设计方案二:各组积极开展讨论,明确环保是中学生义

 不容辞的责任,当堂进行环保志愿者签名

 活动

 活动设计方案三:课堂表演:环保三句半

 我们四人锣鼓敲;心里着急嗓门高;话题不知说点啥---说环保!

 地球看大其实小;海洋多来陆地少;气层破坏冰山化---赶快跑!

 冰山化了跑不了;陆地再也见不着;那时我们怎么办---没点招!

 说环保来拉环保;环保知识不可少;地球生物多样化---有头脑!

 野生动物禽兽鸟;陆地树木和花草;海河鱼类和藻类---都是宝!

 地球生物都是宝;人类生存离不了;不让生态遭破坏---要环保!

 保护环境要自觉;生物共存要记牢;环保就是爱自己---要做好!

 废品垃圾不乱扔;回收利民有大用;变废为宝育花草---要

 记牢!

 随地吐痰坏毛病;损人利己传疾病;管住自己手和嘴---一准成!

 我是环保小标兵;美化环境我先行;改掉陋习树新风---快行动!齐:对,快行动!

 三、班会小结

 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改掉陋习,争做环保小卫士;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创环保校园!

 四、课外实践

 课后,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呼吁,号召大家一起来行动,保护和节约资源,保护我们的家园。

感恩主题班会教案 篇3

  班会背景:

 如今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一家人围着,疼都疼不过来,在一些孩子的心中认为父母等对自己的关心、养育都是理所当然的,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忘记对父母的付出说一声:“谢谢”。孩子对父母的养育变的冷漠,在家任性、霸道。人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才会充满爱。针对当前孩子存在这方面问题,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

  班会目的:

 1、通过这次活动启迪学生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懂得学会感恩的良好品质是青少年学会做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2、理解学会感恩能从多方面利于青少年成长,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张重要的“通行证”;能够联系实际,说说学会感恩,拥有良好道德的意义。

 3、学会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于别人对自己的付出,懂得体会,感谢,学会与他人交往,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班会准备:

 1、发动全班学生搜集关于感恩的材料,布置相关的讨论题目

 2、排练诗歌朗诵。

 3、排练情景剧。

 4、准备好献给老师的花。

 5、排练《感恩的心》手语剧,学习手语舞。

 6、制作多媒体课件

 7、布置多媒体教室

 8、打印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过程:

 一、 放一曲有关母爱的歌曲,创设气氛,进入班会主题。

 主持人开场白。引出主题: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为我们付出了无私的爱,母亲永远给我们挡风雨,父亲一直牵着我们的手;父母的爱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明。父母的爱是崇高的、无私的和伟大的!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

 出示“感恩父母”课件

 1、通过充满真情,充满温馨的,回忆以前跟父母一起的快乐时光,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

 2、提出问题:

 为什么现在跟父母的沟通也少了,跟父母的埋怨多了?

 我在家里最经常对父母说的话是什么?

 父母经常对我说的话是什么?

 3、讨论:

 说说父母之间最难忘的小故事,①父母令你最感动或者最难忘的一件事②父母令你最高兴的一件事,谈谈我们怎样用感恩的心和父母沟通?怎样孝敬父母?如果现在有话对爸爸妈妈说,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是什么?

 示例:①了解父母各个方面(如: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辛苦吗?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你了解爸爸妈妈的身体健康状况吗?你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②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当面顶撞父母,不和父母发脾气

 ③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④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⑤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经常与父母聊天(多和父母沟通)

 ⑥碰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征求和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

 ⑦外出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应把去向和时间告知父母(未成年人保护法)

 ⑧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

 ⑨父母亲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诚恳的指出(实话实说)

 4、现场连线:

 抽取其中一位同学家长的电话号码,请同学和家长直接沟通,真情互动。

 请家长代表发言,谈谈培养孩子的感受(黄晟煜父亲代表发言)

 二、 配乐诗歌朗诵(姜玲珑,胡起帆)(诗歌内容见主题班会教案附录1)

 三、 情景剧表演. 伴随着情景剧的落幕,音乐声响起,学生代表向在座的老师们鲜花。(大屏幕显示: “把最美的笑容和鲜花献给我们另一对的父母——老师们!”(剧本见主题班会教案附录2)

 四、 手语表演《感恩的心》,全场互动。

 我来自偶然象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五、 班主任总结发言:建议全班同学拿出纸笔写下一段对父母老师的感恩和祝福,让它们出现在班级最显眼的角落并挑选“班级十大感恩箴言”让同学们将感恩铭记心中。

 六、 主持人总结发言:我们不想说这项活动的成功与否,我们只愿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美好,都能够向你身边的人真诚的微笑。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不幸。感恩惜福,四个简简单单的字却可以为我们带去阳光与爱。试试吧,生活不会欺骗你!

感恩主题班会教案 篇4

  教学设想: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通过回忆六年难忘的小学生涯,让学生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体会到他们和老师一起在成长,在收获。在体会老师工作的辛劳时,明白老师的辛勤工作、严格教育都是建立在有责任心的基础上,是老师爱学生的一种体现。通过说说心里话,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达到学生能理解老师,从而懂得尊重老师、感恩老师的教育目的。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如何理解“尊师守纪为荣,以辱师违纪为耻”?

 一、 在音乐《虫儿飞》中,欣赏,回忆过去难忘的时光1.让学生谈谈体会2.小结并引申:我们班集体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老师和你们一起在成长、在拼搏、在收获。

 二、 欣赏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1.学生谈体会:老师工作很辛苦、为了备课改作业,废寝忘食等。

 三、 小记者现场采访你被老师批评过吗?你接受老师的教育吗?你在心里怨恨过老师吗?

 四、 出示一首网络流传的教师《长恨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教师的恨是恨铁不成钢,是对学生的另一种爱)

 五、 换位思考:设置情境,假如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让学生理解老师)

 六、 师生互吐心声:1、听听老师的心里话。学生读老师给他们的'一封信。2、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3.听听廖建城的感恩之言。

 七、 总结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生活永远都充满温暖的爱。生活种那些平淡温馨的故事每天都在继续,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用心聆听,你会发现生活中充满了爱,因为我们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感恩!

感恩主题班会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母亲之爱,感受母亲之情,体验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妈妈。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妈妈、尊敬妈妈、体谅关心妈妈,与妈妈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妈妈。

  活动准备:

 1、准备队会相关资料,搜集相关的文章、小品、歌曲,自制课件并配乐,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学生利用双休日观察了解妈妈在一天之中都做了哪些事情。

  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主持人:)

 (一)创设情境,体会妈妈的恩情。

 1、主持人: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有一个人最难忘记,有一个人我们最应感谢,这个人就是我们的妈妈。请欣赏诗朗诵《妈妈的爱》,表演者刘善麒、姜文静,掌声由请。(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2、主持人:妈妈给予我生命,妈妈给予我温暖,妈妈给予我无私的爱,妈妈是世上对我最好的人,我要对所有人说:世上只有妈妈好。请欣赏女生小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表演者张欣、刁泽等,掌声由请。(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

 3、支持人:我们的妈妈为我们做任何事都心甘情愿,而我们呢?我们是否尽一个儿女应尽的孝道。请欣赏情景剧《千万别学他》,表演者李书鑫、张榕轩,掌声由请。(剧情介绍:明明放学,见到妈妈就把书包扔给妈妈,还闹着要吃肯德基,妈妈由于着急接他放学,忘带钱了。无论妈妈怎样商量都不行,最后妈妈只好回家取钱带他去吃。)

 4、主持人:看到明明的做法,你想说些什么?(提问2或3人)

 5、主持人;同学们说的很好,明明的做法让我们指责,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明明的影子呢?让我们来做个小调查。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来回答下面这些问题。

 (1)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你是怎样给妈妈(孩子)过生日的?

 (2)妈妈最爱吃什么?

 (3)母亲节是哪一天?儿童节是哪一天?

 (4)周末你为妈妈(孩子)做哪些事情?

 (二)结合情境,感恩妈妈的恩情

 6、主持人:同学们,看来,我们对妈妈的关心真是太少了,为妈妈做的更是寥寥无几,我们应该向欢欢学习,为妈妈分担,做妈妈的小棉袄。请欣赏情景剧《妈妈的小棉袄》,表演者吕丹丹、王研,掌声由请。(剧情介绍:欢欢放学,看到妈妈没来接她,就自己回家,回家后,她先写作业,做完作业,发现屋子脏了,就打扫房间。妈妈回来后,欢欢先请妈妈坐下,又给妈妈倒水,妈妈知道欢欢写完作业打扫房间,夸奖了她。这时,欢欢要给妈妈做饭,妈妈不同意,最后,欢欢作了妈妈的小助手,母女二人一起做饭。)

 7、主持人:同学们,你瞧,我们只为妈妈做一点点,她就会感到十分满足,就会露出甜美的微笑。在生活中,妈妈永远给我们挡风雨,妈妈永远牵着我们的手,妈妈的爱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明,妈妈的爱是危急时刻撑起我们生命的一片晴空。下面请听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条未发出的短信》,掌声由请。(音乐:《懂你》)

 8、主持人:这就是我们的妈妈,她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我们受到一点点伤害,甚至是一点点委屈。我们应感谢妈妈,感恩妈妈,就让我们用手语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谢吧!请欣赏手语表演《感恩的心》。(音乐:《感恩的心》)

 辅导员:就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拥抱妈妈,并道一句“妈妈,我爱您!”(学生拥抱妈妈。)在这里我代表天下所有的孩子,祝天下所有的妈妈永远健康、幸福。(出示大屏幕)

 9、主持人:学会感恩,就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感恩,就要有奉献精神。学会感恩,就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更是学会做人。

 10、我们的主题队会即将接近尾声,下面请我们的辅导员讲话。

 三、辅导员讲话。

 附:有关材料

 1、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

 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

 对妈妈又说了谎,

 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

 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妈妈的爱是星空下的新域,深邃遥远。

 妈妈的爱是天子苍穹,包容温暖。

 妈妈的爱是海知世界,广阔无边。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合:妈妈您辛苦了!

 2、故事《一条未发出的短信》

 20xx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罕见的8.0级大地震。当时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哄着孩子睡觉。突然,地震发生了,楼房开始摇晃起来,母亲摔倒了,还没等她爬起来,房顶便朝孩子垮塌下来,母亲不假思索地扑过去,双膝跪地,身体向前匍匐着,双手支撑着地面,为孩子搭起一座人身帐篷。倒下的瓦块重重的砸在母亲身上,母亲忍着疼痛一动不动,因为她知道,她要是移动,瓦块就会砸到孩子身上,望着熟睡的孩子母亲嘴角露出了微笑。就这样的姿势,就这样坚持着,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救援人员赶到时,她还是这样的姿势。当救援人员把她身边的废墟清理开时,发现孩子毫发未伤,还是安详地睡着。人们在孩子的被里发现了一部手机,手机上有一条未发出的短信,写道: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妈妈永远爱你!在场所有看到短信的人都哭了。

;



语文高中必修文言文

1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全部)

背诵篇目建议

2兰亭集序 ——王羲之 P19

3赤壁赋 ——苏轼 P22

1氓 ——《诗经》 P21

2离骚 ——屈原 P24

5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P34

6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P36

7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终已不顾”) ——《战国策》 P38

必修(三)

7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P55

8劝学 ——《荀子》 P57

9过秦论(“及至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宜 P59

9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 P69

必修(五)

1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P25

2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P29

3陈情表 ——李密 P36

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练习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3 高中语文经典文言文

(一)古文 1、孟轲《寡人之于国也》(必修四 )

2、荀况《劝学》(节选:从“君子曰”到“用心躁也”)(必修一)

3、庄子《逍遥游》(节选:从“北冥有鱼”到“而后乃今将图南”)必修五

4、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从“廉颇曰”到“为刎颈之交”)必修三)

5、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到“难为俗人言也”)(必修五 ) 6、王勃《滕王阁序并诗》(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岂效穷途之哭”)(必修四 )

7、韩愈《师说》(必修一 )

8、杜牧《阿房宫赋》(必修二 )

9、欧阳修《秋声赋》(节选:从“余曰”到“物过盛而当杀”)(必修四 )

10、苏洵《六国论》(节选:从“齐人未尝赂秦”到“是又在六国下矣”)(必修二 )

11、苏轼《赤壁赋》(必修一 )

《论语》 1、《为政以德》21、23、136章和161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至“而在萧墙之内也”部分。

2、《克己复礼》121、31、162、133章。

4、《知其不可而为之》185章和187章中的“子路曰”至该章结束部分。

5、《仁者爱人》16、526两章。

6、《君子之风》159、416、611、716、719、623、87章。

7、《周而不比》214、164、1523、1224章。

8、《诲人不倦》78、1122章。

9、《高山仰止》174、911章。

10、《沂水春风》“‘点!尔何如?’ …… ‘吾与点也!’”

11、《中庸之道》1116、1323、1324、1713章。

(二)古诗词曲 1、《楚辞》——《渔父》(必修五 )

2、李白——《蜀道难》(必修四 )

3、杜甫——《登高》(必修四 )

4、白居易——《琵琶行》(必修四 )

5、李商隐——《锦瑟》(必修四 )

6、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必修四 )

7、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必修四)

8、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必修四 )

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必修二 )

10、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必修四 )

1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必修二)

12、王实甫——《长亭送别》(节选: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必修五

4 高中文言文大全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

总目录: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诗经氓》2、《离骚》(节选)

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

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

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娇赤壁怀古》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寻寻觅觅》

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8、《长亭送别碧云天》9、《望海潮东南形胜》10、《雨霖铃寒蝉凄切》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

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

4、《逍遥游》(诵读)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

必修一

(一)劝学(荀子)

(二)师说(韩愈)

(三)赤壁赋(苏轼)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必修二

(五)六国论(苏洵)

(六)阿房宫赋(杜牧)

必修三

(七)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八)五人墓碑记(张溥)

(九)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十)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十二)鸿门宴(司马迁)

(十三)秋水(庄子)

(十四)非攻(墨子)

必修四

(十五)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十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十七)滕王阁序并诗(王勃)

(十八)秋声赋(欧阳修)

(十九)陈情表(李密)

(二十)项脊轩志(归有光)

(二十一)报任安书(司马迁)

(二十二)渔父《楚辞》

(二十三)逍遥游(庄子)

(二十四)兰亭集序(王羲之)

5 高中语文选修1背诵古文大全,

01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定《选读》背诵部分《论语》选读01《为政以德》指定背诵部分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论语》选读02《克己复礼》指定背诵部分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2)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论语》选读04《知其不可而为之》背诵部分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5)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87)《论语》选读05《仁者爱人》背诵部分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26)《论语》选读06《君子之风》背诵部分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9)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1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7)《论语》选读08《周而不比》背诵部分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6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2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224)《论语》选读11《诲人不倦》背诵部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8)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论语》选读12《高山仰止》背诵部分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911)《论语》选读13《沂水春风》背诵部分“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选读14《中庸之道》背诵部分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111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23)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324)子曰:“乡原,德之贼也”(1713)。

6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必背古诗词所有必背古诗文,

文言文 必修五: 《陈情表》 si=4 《兰亭集序》wtp=tt 诗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课文 卫风·氓(背诵全文) 《诗 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涉江采芙蓉(背诵全文)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 杜 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棘,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背诵全文)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背诵全文)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蜀道难(背诵全文)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归园田居(背诵全文)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短歌行(背诵全文) 曹 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琵琶行(背诵全文)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7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修二

高一语文文言文第四单元教案全集 粤教版 必修4一语文文言文第四单元教案全集14、孔孟二章《季氏将伐颛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语录体的论述方式“修文德以来远人”了解本文语言高度精炼的特点季氏伐 。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一语文文言文第四单元教案全集14、孔孟二章《季氏将伐颛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语录体的论述方式“修文德以来远人”了解本文语言高度精炼的特点季氏伐 。高一语文必修3 所有文言文的文言现象整理 课件-苏教版 ppt版高一必修三所有文言文的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固定句式 制作:江苏省射阳中学语文组韦文芹 勤奋成就学业 学习改变命运 成功在于细节 勤奋成就学业 学习改 。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苏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版高一必修三所有文言文的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固定句式 制作:江苏省射阳中学语文组韦文芹 勤奋成就学业 学习改变命运 成功在于细节 勤奋成就学业 学习改 。

幼儿园中班古诗无题教案

不建议给中班小朋友讲无题,可以初步学习古诗,但是具体还是最好小学以上再学习,凌附教案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欣赏体会本诗的朦胧美。

  2 了解无题诗的基本特征。

  3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遭际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4 思考文学的多义性问题。

  二、教学要点

  1 含蓄朦胧的诗歌题旨和寄情深婉的艺术风格

  2 无题诗体制的基本特点

  3 诗中的名句

  三、文本详析

  这首《无题》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作于唐武宗会昌末年,李商隐居母丧期满,重任秘书省正字时。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他别具一格的独创。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所以标以“无题”。另有些诗取首句头两字为题,题目和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也属无题诗。这类诗内容较为复杂。他的无题诗寄托深而措辞婉,辞藻清丽,声调和美,令人读之,荡气回肠,不能自已。

  这首无题诗写的是痛苦与欢乐交织的爱情。诗的前四句是在分离时对震撼心灵的爱情的执着回忆。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第一句中的“昨夜”,是指往昔的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这个夜晚,星光灿烂,清风宜人,在画楼之西,桂堂之东,诗人与所爱之人度过了一个令人销魂的夜晚。然而这个温馨旖旎之夜,有如昨夜之星辰,昨夜之清风,一去难以再返,留下的除了记忆中的幸福与欢乐外,只有今时的孤寂与伤痛。这句诗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把往昔与今日,爱情的温馨与别离的伤痛调和成一杯令人心醉又令人心碎的醇酒。

  第二联写诗人在他离开时品味这爱情之酒的感受。人为的间阻使诗人与所爱之人不得不分离,往日的爱情的温馨成为昨夜星辰。诗人多么渴望与所爱之人团聚,然而“身无彩凤双飞翼”,不能高飞,去冲破人为间阻,飞到所爱的人的身边。“身无彩凤双飞翼”,写出诗人对与所爱之人团聚的渴望和团聚无因相见无期的痛苦。但一想到昔日的爱情时,又因他与所爱之人心灵契合,情意相通,又使他在分离时感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幸福与欢乐。心灵的契合,情意的相通又战胜了彼此形体的分离,爱情之酒就是这样有苦有甜,苦的回味是甜。这一联将对爱情的复杂感受物化为两个美丽而贴切的比喻。使诗句的内涵复杂而深厚,表现得意深而情远,情致缠绵。故而这两句成为历代传诵的描绘受压抑的爱情的名句。

  诗的最后四句,由回忆而转入现实。

  “隔座送钩”两句,写在一次宴席上,诗人与所爱之人在分离后意外相见了。这两句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气势流畅:诗人在与所爱之人和朋友们在一起,于春酒送暖,烛光摇红的酒筵上,时而隔着座位做猜钩之戏,时而分组为射覆之戏。这两句诗中,诗人用绘画的手法,画出有诗人和所爱之人参加的酒宴的欢乐场面。由于前面四句诗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爱情的描绘,读者不难在这热闹的酒宴场面中看到诗人与所爱之人含情脉脉的目光,捕捉到灵犀相通的深情交流。这两句诗形象鲜明而生动。诗意却朦胧,因而取得象外有象,言外有言的艺术效果。

  “隔座”一联极力于虚处写诗人与所爱之人意外重聚的欢乐,还有一个目的是加重后面两句的反跌。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诗人不得不在鼓声的催促下,骑马去秘书省应卯上班。此时身不由己地和所爱之人再次分离,有如随风飘转的蓬草,使今日的重逢,又如昨夜星辰一去不可再返。这里诗人以明确的笔墨写出了这分离之苦是自己的宦身所造成的。在这里诗人把爱情与社会联系起来,写出他的爱情悲剧的原因。他的爱情不幸是功名利禄造成的。这里有诗人对自己的谴责,也有对功名利禄的诅咒。这杯本应是甜蜜的爱情之酒,由于自己的错误追求才注进了苦涩,所以他才刻骨铭心地难以忘怀了。

  这首诗善于把心灵的波动熔铸于诗的形象之中,构成深邃的意境,极其婉曲含蓄地传达出细腻的感情。这是诗人寄情深婉的艺术风格的体现。

  四、思考题思路提示

  1 你认为诗中的男主人公是否是诗人自己

  供学生独立思考

  2 与《长恨歌》那种内容十分明确的爱情诗相比,这种含混朦胧的作品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哪些

  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3 能否再举出几首具有朦胧美的诗作

  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

  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父亲李嗣做过县令。

  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年十七,受到曾在宪宗朝做过宰相的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让李在门下,与他儿子令狐绹一起学习。令狐楚长于章奏,李商隐经他亲自指点,遂以四六章奏驰名。李商隐也自认为是令狐楚的传衣弟子。后被署为节度府巡官,专掌章奏。

  从大和六年(832)以后,两次参加进士考试失败。文宗开成二年(837),令狐楚已死,令狐绹任左补阙。这年“高锴知贡举,令狐绹雅善锴,奖誉甚力,故擢进士第”(《新唐书·李商隐传》)。

  开成三年,李商隐赴泾原节度使(治所在今甘肃省泾川县之北)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其才,以女妻之。令狐绹父子,属于“牛党”,王茂元属于“李党”。因此令狐绹认为李商隐娶王茂元之女为妻,是“背恩”,而“牛、李党人蚩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笮(音窄,压也)之”(《新唐书·李商隐传》)。这年应博学鸿词科,落选。

  开成四年应书判拔萃科,及格。授秘书省校书郎,但不久调补宏农(今河南灵宝市)尉。他在开成三年曾有诗:“沈约怜何逊,延年(颜延之)毁谢庄”(《漫成三首》)。说明有爱惜他的人,也有毁损他的人。他由校书郎调任职位低下的县尉,可能也与牛李党争有关。开成五年(840),李商隐辞去县尉职。

  武宗会昌元年(841),李德裕入相,“李党”得势。王茂元调任忠武军节度使(管辖今河南省许昌一带)。会昌二年,李商隐又以书判拔萃,再任秘书省正字。宣宗继位后起用“牛党”,大中元年(847)李德裕贬潮州(今广东潮州)司马,李党给事中郑亚出为桂州刺史。李商隐应郑亚聘为掌书记。大中四年卢弘正出镇徐州,奏李商隐为判官。这年,王氏夫人死。大中六年,卢弘正死,李商隐自徐州返京。求令狐绹,补太学博士。这时的“牛李”党争虽以李德裕的贬死而告结束,但令狐绹始终不能谅解李商隐的所谓“背恩”而在政治上予以援手。不久,柳仲郢为东川节度使,以商隐为节度书记检校工部郎中。大中十年(856)柳仲郢调回长安,商隐亦返京。十一年在柳仲郢手下任盐铁推官,不久还郑州。大中十二年卒,年四十六。

  李商隐的一生就在牛、李党的磨擦中讨生活。虽然他不是自觉的“牛党”或“李党”,但“牛、李党人视他为“背恩”、“无行”,事实上已把他当作曾是“牛党”和后又属“李党”看待而卷入了党争漩涡。使他不得不在“牛、李党”的官僚手下讨生活,还不得不向庸俗的官僚如令狐绹辈再三陈情,请求谅解。不但青年时期欲回天地的凌云壮志尽成虚幻,而且屡遭排斥,过了一辈子寄人篱下的幕僚生活。这种创伤,使得他带有浓厚的感伤抑郁情调,从而影响了他的诗篇的风格。就他现存的近六百首诗来看,内容还是较广泛的。如《有感》,《重有感》的反对宦官专权;《韩碑》、《寿安公主出降》、《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的反对藩镇割据,《城上》、《漫成五章》(之五)的反对少数民族奴隶主的侵扰;《可叹》、《碧城》的讽刺统治集团的荒*无耻;《瑶池》、《华岳下题西王母庙》的讽刺统治者服药求仙的愚昧:《咏史》、《览古》诸篇的对统治者游乐荒怠的警戒;《行次西郊一百韵》对社会动乱与人民苦难的反映。当时社会上的重要方面几乎都涉及了。至于抒发个人遭遇的坎坷、受压抑的悲愤心情的作品那就更多了。

  这些作品,说明了李商隐的诗篇的现实意义。而且“又闻理与乱,系人不系天”、“几时拓土成王道从古穷兵是祸胎”、“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等诗句也反映了他具有忧世忧国的思想。当然,他究竟是个封建士大夫,他的集子中还有些如《效徐陵体赠更衣》、《又效江南曲》等轻艳怀想的作品。

  李商隐的古体诗,也有写得很成功的作品,但尤长于七言律、绝。他的律诗语言精练,对偶工巧。形成深情绵邈,绮丽清新的独特风格。他的七绝善于造意,精于遣辞,含蕴深厚,形象优美。王安石称赞他的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义山一人而已。每诵其‘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与‘池光不受月,暮气欲沉山';‘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之类,谓虽老杜亡以过也”(见《蔡宽夫诗话》)。但忧时伤乱的篇章之多,关怀生民苦难的情感之深,与乎气魄的宏伟深健,李商隐是无法与杜甫相比的。至于格律的整严,词语的秾丽流美,以及抒情的细腻深致,那确实不亚于老杜,甚至还有比老杜更动人的句子。他的七绝也不同于李白、王昌龄,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有李、王的情韵,而不及李、王的嘹亮高朗。

  李商隐的诗给人突出的感觉,是语言精美,尤其善于用典。有时他糅和几个典故而又贴切地表达他的思想感情。但也有些篇章过于追求语言的华美,堆砌僻典,不免有晦涩之感。甚至有时故意隐曲深藏,使人不得其解。所以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讥诮他:“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尤其北宋“西昆体”的作家,专门学他词句华丽的一面,形式主义倾向更为严重。其实这只是李商隐的部分缺陷,他的诗并不都是晦涩难解的,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天涯》)。不都是明白如话而又情韵深远吗

  问题倒在他大多数诗篇的感伤情调。诗人都是具有丰富的感情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深于情,而且也都是愤郁中积发而为诗的。但李、杜、白的多数篇章的情感,都高昂愤激雄健深厚。而李商隐的多数篇章却陷于纤巧幽深、哀郁伤感。这与他个人遭遇有关,与晚唐衰颓的时代精神也有关。

  有《玉溪生诗集》传世。以冯浩的《玉溪生诗笺注》、朱鹤龄的《李义山诗注》较好。

关于“锦瑟教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7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