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白登之围(“白登之围”的时候,汉初名将都到哪里去了?)

白登之围(“白登之围”的时候,汉初名将都到哪里去了?)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3-03    点击:  217 次

白登之围

网上有关“白登之围”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白登之围”的时候,汉初名将都到哪里去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秦汉之际,冒顿(莫独)单于统一匈奴各部,势力强盛,统治了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区。汉初,匈奴贵族经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北部边郡的人口、牲畜和财物。公元前201年,冒顿单于发兵围攻马邑(今山西朔县),第二年冬,又占领了晋阳。汉高祖刘邦闻讯,亲率30万大军迎击,收复了晋阳,兵锋直达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但由于轻敌冒进,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这便是历史上的?白登之围?。?白登之围?说明,汉还没有力量和匈奴对抗。汉高祖为了休养生息,积蓄力量,采纳臣下的建议,对匈奴采取了?和亲?政策,把宗室女作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每年送去大批丝绸、粮食、酒等,与匈奴约为兄弟,以缓和匈奴的袭扰。这种?和亲?政策具有屈辱性质,从汉高祖到文帝、景帝,延用六七十年,都不能解除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

“白登之围”的时候,汉初名将都到哪里去了?

详解白登之围

自从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打败匈奴以后,北方平静了十几年。到秦灭亡之后,中原发生了楚汉相争,匈奴就趁机一步一步向南打过来。

汉高祖的时候,匈奴的冒顿单于,冒顿是人名,单于是匈奴王)带领了四十万人马包围了韩王信(原韩国贵族,和韩信是两个人)的封地马邑(今山西朔县)。韩王信抵挡不了,向冒顿求和。汉高祖得到这个消息,派使者责备韩王信。韩王信害怕汉高祖办他的罪,向匈奴投降了。

冒顿占领了马邑,又继续向南进攻,围住晋阳。汉高祖亲自赶到晋阳,和匈奴对敌。

公元前200年冬天,天空下着大雪,气候特别冷,中原的兵士没碰到过这样冷的天气,冻坏了不少人,有的人竟冻得掉下了手指。但是,汉朝的军队和匈奴兵一接触,匈奴兵就败走。一连打赢了几阵。后来,听说冒顿单于逃到代谷(今山西代县西北)。

汉高祖进了晋阳,派出兵士去侦察,回来的人都说冒顿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残兵,连他们的马都是挺瘦的。如果趁势打过去,准能打胜仗。

汉高祖还怕这些兵士的侦察不可靠,又派刘敬到匈奴营地去刺探。

刘敬回来说:“我们看到的匈奴人马的确都是些老弱残兵,但我认为冒顿一定是把精兵埋伏起来,陛下千万不能上这个当。”

汉高祖大怒,说:“你胆敢胡说八道,想阻拦我进军。”说着,就把刘敬关押起来。

汉高祖率领一队人马刚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突然四下里涌出无数匈奴兵来,个个人强马壮,原来的老弱残兵全不见了。汉高祖拚命杀出一条血路,退到平城东面的白登出。

冒顿单于派出四十万精兵,把汉高祖围困在白登山。周围的汉军没法救援,汉高祖的一部分人马在白登,整整被围了七天,没法脱身。

高祖身边的谋士陈平打发了一个使者带着黄金、珠宝去见冒顿的阏氏(音yānAzhī,就是匈奴的王后),请她在单于面前说些好话。阏氏一见这么多的礼物,心里挺高兴。

当天晚上,阏氏对冒顿说:“我们占领了汉朝地方,没法长期住下来,再说,汉朝皇帝也有人会来救他。咱们不如早点撤兵回去吧!”

冒顿听了阏氏的话,第二天一清早,就下令将包围网撤开一角,放汉兵出去。

第二天清早,天正下着浓雾,汉高祖悄悄地撤离了白登。陈平还不放心,叫弓箭手朝着左右两旁拉满了弓,保护汉高祖下山。

汉高祖提心吊胆走出了匈奴的包围圈,快马加鞭,一口气逃到广武。他定了定神,首先把刘敬放出来,说:“我没听你的话,弄得在白登被匈奴围了起来,差点儿不能和你见面了。”

汉高祖逃出了虎口,自己知道没有力量再去征服匈奴,只好回到长安。以后,匈奴一直侵犯北方,叫汉高祖大伤脑筋。他问刘敬该怎么办?刘敬说:“最好采用‘和亲’的办法,大家讲和,结为亲戚,彼此可以和和平平地过日子。”

汉高祖同意刘敬的意见,派刘敬到匈奴去说亲,冒顿同意了。汉高祖挑了一个宫女所生的女儿,称作大公主,送到匈奴去,冒顿就把她立为阏氏。

打那时候起,汉朝开始采取“和亲”的政策,跟匈奴的关系暂时缓和了下来。

白登之围是西汉初年的一场耻辱,汉高祖刘邦带领四十万大军北征却被围困,若不是吹枕头风让匈奴单于网开一面,此战绝对凶多吉少,此时汉初名将韩信被刘邦怀疑,一直不肯重用,而英布、彭越、恒楚责备限制在自己封地上,未能一同出征。

白马之围实际上是韩王信和匈奴早已策划好的一场阴谋,一开始刘邦虽然处于优势,但是刘邦轻易冒进,重了疑兵之计先头部队被围困与平成,此时他身边只有谋士陈平,大将夏侯婴、樊哙、周勃,此三人都并非当时名将,勇猛有余,帅才不足。

汉初名将众多,兵仙韩信,再如九江王英布等,这些都是当世名将,可此时刘邦对其已经有了杀心,不可能在让其领兵出征,若是拥兵自重、功高盖主,日后自己改如何自处,白马之败就败在刘邦自负上,有人才而弃之不用,焉有不败之理。



白登之围

开创了大汉王朝的汉高祖刘邦,一辈子的痛点一定少不了白登之围。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对一国之君高贵权势的最好描写。这么个呼风唤雨的皇帝,突然被对方围困,甚至被抓为俘虏,你想那是多么狼狈的事情。古代遇此大劫的皇帝不多,汉高祖刘邦就是其中之一。白登之围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它完全是偶然发生的事情。然而,历史常常就是由这些必然趋势下的偶然事件组成的。

两千多年前,将大汉开国皇帝刘邦在白登山上围困了七天七夜的是,匈奴的单于冒顿。

匈奴是发源于辽阔的蒙古高原一带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到了冒顿父亲的时候,中国中央地区周室统治衰落,战国七雄争霸中原,对北地草原无暇控制,匈奴部族趁机崛起了。冒顿是长子,本已立为“太子”,可是其父在宠妃的挑拨下,想废了他这个太子立这个宠妃的儿子为太子,因此,冒顿后来杀了父亲和那个宠妃,以及他的同父异母弟弟。冒顿自立为单于之后,卧薪尝胆,用尽心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到了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的时候,蒙古草原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统一的政权:匈奴帝国。

事实上,从久远的古代一直到清朝,在中国中央地区所建立的一系列汉族帝国,包括满族建立的清朝,历来所受到的外部侵略基本都来自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势力。除此文涉及的匈奴之外,南北朝的五胡乱华,宋代的金辽西夏以及清朝的准格尔叛乱,都是如此。这或许就是游牧政权的生活方式,他们逐水草而居,靠养牛养马养羊而生,然后等南部的农耕民族地区秋收民肥之时,他们就风一样的过来掠夺一圈,转头又回到草原安闲自在去了。中国中央地区的以农耕为主的国家,怎能忍受这种欺辱呢?于是战争就这么来了,长城就这么修起来了。可是,游牧部落的骑兵来如风去无影,大军来了,他们就跑的没有踪影,等军情懈怠了他们又来了。因为,你要种地,在那里永远不动,而他们却机动灵活,居无定所。几千年来皆如此,真正安宁的时日并不多。

冒顿当然也是这样,等他灭了大月氏、东胡,有史以来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之后,他的野心就膨胀了,目光便盯向了南方------那是个大肥羊。

可是,这个大肥羊是大汉王朝,它可不是那么好惹的。

这时,正是汉高祖刘邦踌躇满志的时候。他灭了大秦帝国,让气吞山河的楚霸王乌江自刎,大汉王朝江山已稳,华丽的未央宫正在建设,将上演外邦使臣万国来朝,此乃何等的荣耀啊。他完全有资格骄傲,开创了400多年的大汉帝国,让中国进入第一个发展黄金期,与罗马帝国并立于世界之上,此乃万古流芳之事。

然而,冲动是魔鬼。与骄傲并存的便是自大。

却说这次冒顿出击的主攻方向是马邑,而此处的守将正是韩王信。之所以用“正是”一词,是因为这正应了刘邦的计划。汉朝建国以后,刘邦顾虑大将拥兵自重,起兵判乱,便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削减兵权放逐边远。韩王信是战国时韩国王族后裔,在刘邦灭秦之后的楚汉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将他封在当年韩国故地为王。韩国旧地人口繁盛,土地肥沃,而且入函谷关潼关一马平川几百里就是都城长安,卧榻之侧,怎容他人酣睡?刘邦站在长安城墙上东望,想象着韩王信旌旗飘飘大军轰轰,沿关中道压向长安,就像他自己当年屯兵灞上逼迫秦二世退位那样……这还了得!于是,刘邦便要把韩王信迁往北部边塞,就是现在的山西北部,这样,一者可以让韩王信防守匈奴,二者可以借匈奴之手削弱韩王信的实力。

苦寒北地怎比繁华中原?韩王信当然不乐意了,心里大恨,可是他脸上笑着,乐呵呵答应了,并且征得刘邦同意,把王都放在了更北的马邑。鸟兽尽良弓藏,伴君如伴虎,这就是韩王信把王都安在边关马邑的原因。这里山高皇帝远,刘邦你一旦起了杀机,你不仁我不义,我韩王信则可借匈奴而保命。

祸根便这样埋下了。但是此时刘邦和韩王信二人只局限于相互不信任,相互猜忌,无伤大雅,真正的爆发还得有导火线。

且说冒顿发动了马邑之战,韩王信本来就怀疑刘邦借匈奴之手来消耗他的实力,所以,他一方面消极应战,一方面屡屡派人和匈奴冒顿和谈。冒顿看似行事莽撞,可他能有史以来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怎能不是个精明人呢?现在,他突然发现大汉军队原来并非铁板一块,这个鸡蛋上还有个缝。于是他便见缝插针,采取了缠的战术:你要打我就打,你说谈我也谈。而且,围而不撤的同时,他还使用离间计,想要挑拨汉朝的君臣关系,迫使韩王信投降,不战而得马邑。

刘邦当然是有主见之人了,不会人云亦云,轻信传言,他只相信事实,就继续敦促救援部队奔赴马邑。这时,冒顿在马邑城外他的军帐里,日日吃肉喝酒,围而不攻,期待它的缠术开花结果,韩王信投降,不战而屈人之兵。某日,忽然细作来报,汉朝救援大军即日将至,他摔了酒杯,心生懊悔,后悔当初没有猛攻夺城,无奈之下,只好下令大军后撤。

然而,冒顿的后悔有点早了,他应该高兴。

且说刘邦听说马邑之围已解,心下一喜,可是等他听说是冒顿自己撤退的,心里又是一愤。冒顿几十万大军劳师动众,千里而来,不经激战,忽然撤退,岂不怪哉!一怒之下,刘邦发书一封,谴责韩王信兵强马壮而不出关杀敌,并且告诉韩王信,说他虽为韩王,但也是国家的大将军,一味的守城保命最终是保不了命的。

此白登之围可避免之一。没有这封信,韩王信不会反判,没有韩王信反,刘邦就不会有御驾亲征。

见此信,韩王信一身冷汗,他本来对让他到苦寒之地的用意,心里就不踏实,现在又看到这封暗藏杀机的信,他心里就更哆嗦了。帮刘邦打下大汉王朝的楚王韩信,多大的功劳,都被没来由地贬到了边远之处做淮阴侯,自己算老几呀?想到这里,韩王信感觉后脑勺直发凉,好像刀斧手高举着斧子就要砍下来。

闻知韩王信献城投降,懊悔的冒顿一下子乐开花啦!他入马邑,庆功宴上便筹谋已定,韩王信前,匈奴军在后,大军即日出征。此处乃韩王信的封国,熟门熟路,那还不手到擒来。不几日,两路联军便杀到了太原和晋阳一带。

刘邦闻此军情倒也没有慌张,好像这种情况早在他意料之中,好像这种情况正好可以让他名正言顺的去灭了韩王信这个异姓王,杀鸡给猴看,树立皇权威望。起刀戈、耗兵士、苦黎民,王者之心非孔夫子儒家的大仁小仁,而是法家的万事国为先。

御驾亲征开始。此乃白登之围可避免之二。平反叛打匈奴,平平常常之事嘛,随便派几个大将就可以了,而刘邦似乎有点好大喜功,偏要出风头,树立皇威。

既然御驾亲征,自然要讲排场,樊哙,陈平,周勃,夏侯婴等等大将军随驾,30万大军,旌旗飘扬,马蹄声声,威风凛凛士气高昂,不急不缓的样子,就好像是当年打江山的这些老哥们出去郊游一番,围场打猎。

汉高祖刘邦的骄傲是有理由的。进入现在的山西之地,平叛之战很顺利,汉军胜仗连连,先击溃了韩王信的军队,又把匈奴军队打的全无招架之功。这是正常的状况,经过了4年的楚汉战争,刘邦的军队正处于全盛时期,猛将云集,谋士众多,正如毛泽东成立新中国初期那样,只要想打,就能打胜。

进军的过程中,刘邦做了一件意义不大却影响不小的事情。他以言和之名派使者去匈奴的军队里面去打探消息,查看动静,而冒顿却借机用一个示弱的策略。所以使者回去告诉刘邦,匈奴军心涣散,没有斗志,而且青壮年多战死,军营兵士老弱不堪。刘邦本来就想杀了冒顿,以立国威,闻言更是催动大军快速北上,想一举围歼冒顿。冒顿心中暗喜,继续实施示弱战术,汉军进他便退,汉军宿营他也宿营,不即不离,引鱼上钩。

这种情况让刘邦很是心烦,他本来想与匈奴决战,一举解决问题,可是老是抓不住匈奴大军。怎么才能抓住呢?那还不是汉军走的太慢了。为啥走得太慢呢?那还不是因为汉军是以步兵为主。所以,刘邦就把骑兵聚集起来亲自带领,要去一举擒杀冒顿。

轻敌冒进也不是没有人劝过刘邦。有个叫刘敬的大臣就给刘邦说,两军作战讲究气势,哪有拿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别人的呢?冒顿这样做,一定有毛病,这不正常。但是刘邦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他不听此言,而且把此人关了起来,准备胜利之后严惩。

此乃白登之围可避免之三。而历史就是历史,刘邦就是刘邦。

刘邦率领轻骑兵前进了。冒顿这时就像个机警的猎手,他小心翼翼晃动鱼饵,吸引着刘邦进入他的圈套。他也想要刘邦的头。

结果就不用说了,刘邦带领他的轻骑兵追击到平城一带,就遭到等待已久的匈奴40万骑兵的围剿。而此时刘邦的骑兵离他的步兵已有四五天的路程,大军根本就没有能力来救援他。打又打不过,突围又突不出去,最后刘邦一众只好退守平城附近的白登山。

冒顿这下高兴坏了,大鱼上钩了,看我怎么收拾你。他指挥骑兵将白登山四下围住,西面是清一色白马,东面是青马,北面是黑马,南面是红马,整整齐齐威风凛凛,煞是好看,就像舞台上演戏一样。

然而,冒顿高兴的太早了。把刘邦围是围上,可是这个小小的白登山他就是攻不下来。他也不想想,堂堂大汉天子刘邦难道是吃素的,刘邦可不是“皇二代”,万里河山那是人家一仗一仗打下来的,啥阵仗没见过。刘邦是守城老手,当年被项羽困于荥阳,大战月余,弹尽粮绝,最后还是逢凶化吉了。此刻,刘邦他们临危不惧,化骑为步,构筑工事,檑木滚石弓箭轮番轰炸,匈奴的四色骑兵虽然气势威猛,可还是空有气场没有结果。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了七天七夜。四十万大军攻不下一个破山头,怎么可能呢?可这就是事实,因为汉军守城步战是他的强项,匈奴的骑兵雷电一样神勇,风一样迅疾,但是下了马,他就傻眼了。

当然,刘邦也高兴不起来,守倒是能守住,但是,如果没有人来解围,吃喝就成问题喽。这时他才知道了这个看似莽撞的冒顿,原来狡猾狡猾的啦。老皇帝栽在小单于手里了。

这时,陈平走上了舞台。

“久围无援,突围无望,怎么办?”刘邦问陈平。

“这几日我一直琢磨解围之计,正等陛下发问呢。”陈平便给刘邦详述了枕边风之计。

出门打仗谁带什么宝物呢,陈平就拿了皇帝从身上摘下来的几件玉佩珍珠之类东西,携随从奔匈奴大营而去。

虽是交战,匈奴兵倒也不太为难使臣,但是陈平又不是直接去见冒顿,所以不免要小小贿赂贿赂,问明要去帐篷之所在。这个很简单,那时,都城长安万国朝拜之地,繁荣无比,随便个小小的东西在荒蛮之地的匈奴兵眼里都是稀罕玩意,就好比八九十年代美国的电子表丝袜在大陆是时髦货,现在中国的共享自行车坟场拉到非洲很吃香一样。所以,一路几个关卡,陈平三五个罗帕就解决了问题。

陈平要去的是单于冒顿小老婆那里。

见面之后,陈平先把冒顿老婆忽悠了一圈,说他如何貌美如花,宛如草原上的鲜花英气逼人,早已名满长安,今日得见,更胜万千,等等等等,然后才把那几件宝物献了上去。此女虽为单于爱妃,可身处北地,哪见过这等宝物,高兴非凡,爱不释手。把玩良久奇怪而问,我不掌兵不握权,你给我送此礼物,意欲何为?

陈平说,长安宝物无数,万车不止。如果你能让单于放吾皇离去,以后不仅保你珍宝年年不断,还有用不尽的绫罗绸缎。

此女虽为北地粗人,但身为女人更为单于高贵爱妃,能不爱美,美玉美服,皆其所爱。可是在匈奴,女人不能干涉军政。陈平自然知道此中奥秘,他早有准备,便又展开一方丝绢给单于老婆看。

“看看这个美女漂亮不,婀娜多姿,仪态万方”

单于老婆细看之后果然觉得自惭形秽。南国女子果然妖娆,该瘦的瘦,该胖的胖,曲线无限美好,那像草原女人厚厚的衣服穿得直筒筒,好比个大木桩。

“单于真的攻下了长安,那么长安如此的美女多了去了,你老公见了肯定爱不释手,以后哪还有你的份儿。”陈平又道。

见此言果然捅到了这个爱妃的软肋,她像所有女人一样都想包圆自己的男人。陈平就继续给她说,再说,你们匈奴人民喜欢游牧,哪里有草哪里牧羊,吃完这一片儿便去那一片儿,就是你们攻下了我们中原大地,种地你们又不愿意种,放牧又放不成,纠结不纠结。我看你们还不如就呆到你们喜欢的那个北地,我们继续种我们的地,每年给你们送上无数的金银财宝,岂不更好?其实你们就像老板一样,我们只不过是给你们打工。如果你们单于不答应,不愿意让我们继续给他打工,那么我们必然举国一致,奋死抗战,他就是死多少人,也不一定能占领我们长安。

这个小老婆能得宠与单于,自然是精明之人,听完陈平此番软中带硬的话语,心中大明,说,臣妾自有主张,你等且帐外休息,明日自有分晓!

晚上枕边风果然就吹上了。当然啦,此爱妃是聪明人,不会按陈平的那种国家大事去论述,她是以情动人。她说,夫君呀,你围住了人家的皇帝,就好比人家围住了夫君你一样,哪个国家还不倾国来救援,人家大军一来,你如果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办呀?即就是我夫君能力无边,打败了汉军,占领了中原,但是呢,中原酷热之地,农耕之地,没有牧场,我们生活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回北地,我们高草蓝天,扬鞭驰马,何等悠哉……

第二天,陈平去军帐拜见冒顿。

陈平的长篇大论冒顿根本就没在意听,因为他讲的跟昨晚爱妃给他稀里糊涂讲的八九不离十,就那么两三点,只是有论有据条理清楚,更能够让人理解而已罢了。他没有在意听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想不通,这个家伙,一个战败者,为啥能够帐前如此气宇轩昂,侃侃而谈。

陈平何许人也,他是大汉帝国久经考验的开国元勋。他即就是不是为了自己是大汉的使者,而必须有这种姿态,就是出于自己的人格,他也不可能卑颜屈膝。他是有骨头的人。

想不通归想不通,看不懂归看不懂,冒顿虽然气愤,可还是佩服眼前这个家伙。草原人喜欢硬汉。汉朝皇帝虽然被围,而使臣竟然如此轻描淡写,指点江山,好似一切不在话下,看来七天七夜不克白登山道理不浅。而且探马来报,汉朝的援军,四面八方几日便至。

陈平见冒顿先前高昂的头有点下垂,神色有点缓和,便话头一转说,我皇性格刚烈,本没有言和之意,而且大军马上就到,他正想着平城聚歼你等,然后挥鞭漠北。只是在下觉得不妥,所以自告奋勇前来与单于说辞。你想,我们大汉占领了你们漠北草原有什么用处,我们又不会放牧,你大单于占领了我们中原又有什么好处,你们又不会农耕。而且大月氏在西北边境虎视眈眈,说不定啥时候攻打我们两国,到那时候,我们是不是鸡飞蛋打,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我才建议我皇两国修好,互不侵犯……

听着听着,冒顿的头越来越低了:这家伙的确说的是事实,关键还有那个不甘心的大月氏。重要的一点还是,中原这些国家,不仅仅是目前这个汉朝,就是以前的秦国赵国,奇怪的很,我们草原诸国几十年上百年,你把人家打来打去,再打他就是败不了……

想到这里,冒顿头一扬说:闲话不说了,我们千里用兵,劳师动众,耗资巨大,你说怎么办呢?

好啊,想要好处,陈平心下一松:这个好说,堂堂大汉王朝,沃野千里,随便一郡的收入都够你用一年。我皇回朝之后,你要啥给啥,金银财宝,绫罗绸缎,随便。

就这样,陈平的枕边风战术,以及他的软硬兼施说辞,解了白登之围,刘邦平安回朝。

白登之围有惊无险,但是对刘邦的触动很大,后来他就确定了稳外安内、以图长远的国策。即,匈奴虽为隐患,但不是要命的大患,汉朝泱泱大国,最紧要的是发展经济,提高国力,聚集民心;怎么安抚匈奴呢,和亲。

不久,冒顿就成了刘邦的女婿。只是这个女婿不太省心,时不时的揪着他老岳父的胡子闹腾两下。不过,女婿总归是女婿,冒顿也不敢太出格,要不老岳父会打屁股的。如此这般,汉初的匈汉关系就这么稳定下来了。

如果韩信没有死的话,刘邦是不是可以避免白登之围?

如果韩信不死的话,刘邦同样无法避免白登之围的,因为在真正的历史上,刘邦遭遇白登之围的时候,韩信本来就没有死。

白登之围发生在公元前200年,汉7年,当时的时候另一位也叫做韩信的汉初开国功臣(历史上称为韩王信)的谋反,并且勾结匈奴,刘邦率领大军亲征,结果轻敌冒进,被围困在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最终采用了陈平之计,贿赂了匈奴的阏氏才最终得以脱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围。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兵法谋略无双,被赞誉为国士无双。在楚汉之争中,为刘邦一统天下,击败项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汉朝建立之后,韩信受到了刘邦的猜忌,先是被贬为楚王,后又被贬为淮阴侯,最终因为密谋造反,被吕后与萧何所诱杀。

虽然韩信被杀了,但很多人还是认为韩信是刘邦手下的第一名将,于是才有如果韩信没死,刘邦会不会有白登之围的疑问。

但实际上问这个问题的,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韩信虽然是被杀的,却并非是刘邦刚一建国,就挥舞起手中的屠刀,韩信实际上是死于公元前196年,也就是汉十年。换句话说,韩信是死于刘邦白登之围之后的三年。白登之围的时候,韩信还好好的活着,既然如此,韩信活着就可以避免白登之围的假设自然也就不成立了。

那么既然韩信还活着,白登之围的时候,韩信在干什么呢?当时的韩信老老实实的在京城中待着呢?韩信是汉6年被人告发谋反,从而从楚王改为淮阴侯。而之后汉7年就是白登之围,而在汉10年韩信在京城密谋造反被吕后所诛杀,在汉6年到汉10年的4年之间,韩信就是在京城蛰伏,心怀怨怼,觉得对自己不公中度过的。

如果汉7年刘邦带着韩信去白登山会如何呢?这真不好说,说不定韩信会联合另外那位韩王信坑死刘邦,这个时候的韩信已经是淮阴侯了,心怀不满的韩信跟着一起恐怕会坑死刘邦。

战争史之白登之围

战争史之白登之围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派大将蒙恬攻打匈奴,使其十几年不再骚扰中原。为了确保中原百姓安定幸福,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然而,秦二世胡亥继位后,匈奴崛起,长城的防御力不断削弱。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时匈奴趁机侵袭中原。

汉高祖时,匈奴军四十二万人进攻中原王朝,先驻马邑围攻韩王信。由于兵力悬殊,韩王信节节败退,不得不向冒顿求和。消息传到刘邦耳中,他派使者责骂韩王信胆小,命令加强防守。

但韩担心惹上刘邦的罪,只能向冒顿投降。韩王信归降后,将其兵马编入匈奴。冒顿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座城池,随后继续进攻,并围住了晋阳。

消息传出,在朝廷上下引发轰动,汉高祖刘邦决定亲征匈奴。公元前200年冬季,刘邦率领32万士兵出发。由于天气寒冷,许多士兵都感冒了。但在与匈奴的战斗中,汉军一路胜利,冒顿只得带兵逃向代谷。

冒顿到达代谷后,藏起了精兵良将却让老弱病残的士兵暴露在外。刘邦进人晋阳后,命手下侦察匈奴情况侦察兵回报称大多是老弱病残,但刘邦不信,派谋士刘敬前去探查。

刘敬回来表示也发现了类似情况,但据其观察,冒顿一定藏了精兵良将以迷惑刘邦。刘敬建议不要出兵。刘邦听到刘敬的前半句话十分重视可当他说完后半句时却大为不满,随即下令将他关押。

刘邦率领军队征战匈奴,却发现老弱兵士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支强大的精锐部队。在平城陷入困境时,刘邦决定率领部队杀出重围,最终逃到了白登山。冒顿带着40万士兵包围了刘邦,形成了势单力薄的局面。刘邦只能坚守不降,在白登山上进行七天的死守。

陈平收到了冒顿放行的消息,连忙向刘邦禀报。刘邦闻言大喜,认为阁氏的美言起到了关键作用。从此之后刘邦任用陈平为重要谋士,多次向他请教。陈平也和刘邦一起打了许多胜仗,成为刘邦心中的左膀右臂。

人生就像一场远足,有时候前途艰难,困顿不堪,但是只有秉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才能克服困难。陈平以巧妙的办法解决了刘邦带领的军队面临的危机,从而为自己赢得了刘邦的信任,成为了军师中的佼佼者。

刘邦提心吊胆地离开了白登山,回到晋阳后,刘邦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刘敬放出来,并当面向其道歉。刘邦知道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攻打匈奴,无奈之下只好返回长安。

自此之后匈奴,逐渐强大起来,并大肆进攻中原地区,这让刘邦很是烦恼。随后,他请教刘敬说,我该怎么办呢 刘敬对刘邦说:“最好采用和亲的方式。

听取建议后,刘邦立刻派刘敬前去求和,冒顿也是答应了他的请求。随后,刘邦就将一个王爷的女儿嫁给了冒顿。自此之后,两国之间的关系就得以缓和。

关于“白登之围”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713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